摘要: | 本研究為發展中的科技部計畫,計畫目的為結合哲學理論與遊戲分析,創作實踐公共性之遊戲。計畫執行到第二年,隨著桌遊初稿完成並進行實際分群測試,根據不同群體需要,我們由一套桌遊開展出三套桌遊,執行過程由靜態場域發展為動態場域,在此過程中,研究預設逐漸被修正,研究態度也隨著桌遊所接觸的群體而隨之改變。本研究將描述桌遊設計之初以及與社區、教師群對話後的開發過程。
我們認為法國哲學家傅柯的「事件」概念可以定義動態的「公共性」。在這個動態性之中強調的不是以參與者的主體性為出發點,而是以事件本身為主體,參與者在事件中的經驗改變。在「事件」結構中,具物質性的「體驗物」是形成「轉化」的關鍵,轉化的可能來自於經驗,而體驗物就是形成經驗改變的基礎。正是有此轉化的可能,傅柯進而以「虛構」概念做為擺脫限度創造不同經驗的行動指標。可以說事件蘊含公共性,而這樣的公共性也蘊含行動或至少有行動意圖於其中。
具行動意圖的公共性之概念回過頭來深化我們的桌遊設計理念,桌遊不再只是一個靜態的對話場域,桌遊(體驗物)帶出了可能的行動,隨著桌遊出動到各社區進行測試,它也是促發積極尋求對話的媒介。而這樣的特性,正可以對應到發展社區陪伴及學生社會參與能力的現實性。 |
---|